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
年代:明嘉靖至万历年间
尺寸:高40厘米
衣褶处布满气泡,疏朗,大小不一。背面镌刻“何朝宗印”,隐隐约约,这也是特征。清晰者往往是后世仿品。明朝德化白釉釉色偏黄,是为特征,这种质感很丰富的乳白色曾很受欧洲人欢迎,美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中国白等。明初德化瓷通常还呈肉红色,灯光下能透见这种颜色,放大镜下呈现细腻晶莹的糯米光泽。
“南洋”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不仅仅是新加坡等国家,而是泛指东南亚。在清代到民国初年,也称江苏以北的沿海省份为“北洋”,江苏以南的沿海省份和海域为“南洋”。广义上指东南亚,狭义上指印尼的爪哇岛.泛指东南亚,如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具体来说是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马来群岛附近.
新加坡\马六甲海峡那一带统称南洋
南洋是指东南亚
以上为复制,以下为回答!
所以这个瓷器可能是当时出口的,这个瓷器应该是在民国之后,解放之前的时候生产的,那么距今时间短,所以收藏价值不高,且,从观音的外貌可以看出,这个五官特征偏向女性五官,真正的观音,在故宫博物馆内收藏,为何朝宗所做,脚跟较粗,五官偏向男性,所以,这个观音,只能说是几十年前的工艺品吧,收藏价值不是很大!可以当作摆件。
此德化窑中难得一件精品,整器呈玉质感,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
到了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大师们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他的主要特点是:一、德化瓷土,氧化硅和氧化钾含量较高,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而瓷胎致密、洁白如玉、透光度极佳;二、北方唐宋时代的白瓷釉则泛淡黄色。元、明时代景德镇生产的白瓷却白里微微泛青,总是达不到人们理想的白度;明代通过工匠的努力,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少女白”之称。流传欧洲后,外国人又称之为“鹅绒白”。直到现在,法国人还以“中国白”直呼德化窑白瓷。三、可塑性好,在大师的手下,观音的细密的发丝;柔媚的纤纤玉手;达摩的胡须;文昌帝飘逸卷曲的衣褶,是前代任何窑口无法烧造出来的!
德化白瓷胎体滑润致密、洁白无瑕,特别是晶莹剔透的白釉如凝脂冻玉,美轮美奂。明代德化窑观音像,按中国历史,5000年已经进入末梢;按珍惜度,与五大名窑和许多稀世珍宝无法匹敌,德化窑观音像以德化瓷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象牙白展示其静美柔曼的风韵,朴素典雅、衣纹流畅、表情传神、形象逼真,在日本及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被人们奉为神物至宝,在西欧人眼中,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
这件观音为白瓷胎,低首垂目,面容饱满圆润,开脸清秀,眉似柳叶,双目微合,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着宽袖天衣,线条流畅,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之上。通体施白釉,釉面莹亮温润,呈乳白色,极富宗教的庄严与神秘感。作者以娴熟的手法将作品塑造的神形完备,栩栩如生,其形象气质与工艺技巧融于一体,达到了神行统一的境地,此观音大部分用于明代皇室佛堂供奉。
一件艺术品,被世人广为称颂,一定要具备许多成功要素的
德化窑成就立体白釉瓷塑造像
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窑经过宋、元时期的稳步发展后,特别是元代所生产的青白瓷,很大部分是通过海陆运输大量销往海外。正是得到这种供求关系的良性循环,为其后期发展提供了财力上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