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茶叶如何泡才不会破坏茶多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茶叶泡多久就不能喝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如何正确泡茶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沸水冲泡,注意控制温度
刚烧开的水温度高,可使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2、第一次茶要过滤
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污染,茶叶表面总残留一些农药,相应的头遍茶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所以应让头遍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3、同一茶叶不要泡多次
茶宜常饮而不宜多饮,应随饮随泡,不要搁置太久。茶叶泡的过久,内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被泡了出来。
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同时由于茶水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多,而影响卫生。茶泡三四杯后就没有再泡的必要了。
4、合适的茶水比
茶叶和水的比例因茶叶的种类及喝茶者的浓淡喜好有所不同。绿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一般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
红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与绿茶相当。黑茶的茶叶用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即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25。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
5、选择茶具
选对茶具是泡茶、赏茶、品茶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冲泡绿茶时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选杯子,品相好、细嫩名贵的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可以使用透明玻璃杯,以便欣赏“茶舞”。一般品质的茶叶可以用瓷杯,泡绿茶不要盖杯盖,否则茶汤容易变黄。
红茶为了观色,也可用玻璃杯或是用白色瓷器衬托其红色茶汤,但不同的是,使用盖碗杯冲泡更能发挥红茶的浓郁香气。乌龙茶也适合用盖碗杯冲泡,方便闻香和赏叶底,还可以用紫砂壶来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普洱茶一般用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茶的8个常见误区,你喝对了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好茶不如会喝茶正确泡茶要注意以下几点!
冷水泡茶叶释放茶多酚好还是不好
用冷水冲泡茶,不仅能使茶叶释放更多的儿茶素,还可以让咖啡因含量降低。泡出好喝的冷泡茶,简捷适用,适合忙碌的上班族、上班族、上课族、开车族。
冷泡茶益处多
一便捷
外出旅游、爬山、乘火车或无法煮热水的场合,只要有纯净水或矿泉水就可冲泡茶饮。清凉可口的冷泡茶不仅可解渴消暑,同时,只要有矿泉水或经煮沸冷却的水即可冲泡,不必再加热,这样冲冷泡茶可节约大量的电能或煤气等能源。而且口味较一般茶饮料更纯正、更清爽。此外,在大、中型商务会议中,在矿泉水旁配上一袋速溶茶,轻松制作出的冷泡茶不仅可以提神益思,还可以清热解暑。
二降血糖
茶多酚为茶叶中富含的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已被证实有降糖、降脂、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动脉硬化、癌症等功效。茶色素是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物,也能与茶多酚一样,对糖尿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另外,茶色素也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等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而当热水冲泡后,茶叶中有降糖作用的多糖类物质会被严重破坏,且热水很容易将茶碱和茶中的咖啡因泡出,这都无助于降糖。而冷开水泡茶因为需要较长时间,这样茶叶中的多糖成分能被充分泡出,进而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三营养健康
茶叶富含700多种物质,具有极高营养价值,但经沸水冲泡后,很多营养物质被破坏。近年来,茶学专家纷纷尝试用各种办法来解决既保留茶叶的口味,又保留茶叶营养成分的双重问题。冷泡茶便是其中成功的一个方法。儿茶素抗氧化的效果早已有证实,冷泡时,游离型儿茶素比热泡茶茶汤高。整体而言,冷泡茶茶汤各化学成分含量会随浸泡时间增长而增多,在浸泡两小时之内变化量为最大,但一定时间后,溶出量变化不大。浸泡8小时以后,除咖啡因含量外,其余各成分均高于热泡茶茶汤。
四不影响睡眠
茶叶中的咖啡因具有一定的提神效果,这是为什么很多人喝了茶晚上失眠的重要原因。而将绿茶在冷水中浸泡4-8小时,对身体有益的儿茶素便能有效地泡出,而咖啡因只有1/2以下,这样的泡法可以降低咖啡因的释放,不伤胃也不影响睡眠,因此敏感体质或胃寒者均适合饮用。
怎么从茶叶里提取茶多酚
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1.传统工艺:以水或乙醇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至80℃保温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等体积的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将乙酸乙酯大部回收后浓缩近干,冷冻干燥后用去离子水反复重结晶即得精品。但该法的缺点是操作费时麻烦、溶剂消耗量大、毒性大、成本高、提取率低,在高温下提取,茶多酚易氧化变质等。
2.用微波辐射萃取茶多酚:提取溶剂为50%乙醇,功率320瓦,萃取时间18秒,液固比(mL/g)1:9,二级提取,此条件下的茶多酚的提取率为92.7%。与传统的索氏提取相比,微波法提取的最大优点是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且提取率较高。而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相比,它成本低,投资少,提取效率高。但不适合在实验室操作。
三.现根据参考文献及相关数据,得本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利用茶多酚易溶于乙醇、乙酸乙酯,而不溶于氯仿的性质来提取茶多酚。
2.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250ml的三口烧瓶,布袋,蒸发皿,分液漏斗,等;
试剂:茶叶,碳酸钠,乙醇,氯仿,乙酸乙酯,蒸馏水,等。
3.实验步骤:
a)提取:将粉碎的10 g茶叶中加入2g碳酸钠并放入布袋内放好,置于三口烧瓶内,加乙醇50ml,加热煮沸0.5h,倾出提取液至蒸发皿内,再用10ml乙醇洗涤茶叶包,洗涤液并入提取液。
b)分离纯化:将装有提取液的蒸发皿置于石棉网上加热浓缩至提取液体积月约20ml,冷却至室温后将浓缩液移置分液漏斗,加入等量的氯仿萃取2次(萃取时振荡要轻,防止乳化),水层用于制备茶多酚。将氯仿萃取后的水层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水浴减压蒸馏(或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酸乙酯,趁热将残液移入洁净干燥好的蒸发皿,改用水蒸气浴加热浓缩至近干,冷却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内冷冻干燥,将白色粉末茶多酚粗品,粗品用蒸馏水进行重结晶,得茶多酚精品。干燥后称量,计算产率。
茶叶提取茶多酚用什么办法好
从泡过的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简单方法:
直接利用传统工艺---溶剂提取法: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得到产品。(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此法)
溶剂提取法原理:
以水或乙醇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至80℃
保温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等体积的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将乙酸乙酯大部回收后浓缩近干,冷冻干燥后用去离子水反复重结晶即得精品。但该法的缺点是操作费时麻烦、溶剂消耗量大、毒性大、成本高、提取率低,在高温下提取,茶多酚易氧化变质等。
提取茶多酚具体实施方案:
1.原理:利用茶多酚易溶于乙醇、乙酸乙酯,而不溶于氯仿的性质来提取茶多酚。
2.器材与试剂:
器材:250ml的三口烧瓶,布袋,蒸发皿,分液漏斗等;
试剂:茶叶,碳酸钠,乙醇,氯仿,乙酸乙酯,蒸馏水等。
3.提取步骤:
a)提取:将粉碎的10
g茶叶中加入2g碳酸钠并放入布袋内放好,置于三口烧瓶内,加乙醇50ml,加热煮沸0.5h,倾出提取液至蒸发皿内,再用10ml乙醇洗涤茶叶包,洗涤液并入提取液。
b)分离纯化:将装有提取液的蒸发皿置于石棉网上加热浓缩至提取液体积月约20ml,冷却至室温后将浓缩液移置分液漏斗,加入等量的氯仿萃取2次(萃取时振荡要轻,防止乳化),水层用于制备茶多酚。将氯仿萃取后的水层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
水浴减压蒸馏(或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酸乙酯,趁热将残液移入洁净干燥好的蒸发皿,改用水蒸气浴加热浓缩至近干,冷却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内冷冻干燥,将白色粉末茶多酚粗品,粗品用蒸馏水进行重结晶,得茶多酚精品。干燥后称量,计算产率。
茶叶如何泡才不会破坏茶多酚和茶叶泡多久就不能喝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