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制茶技术发展史通常可分为什么三个时期
我国制茶技术发展史通常可分为药用、食用和饮用三个时期
1、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二、中国的抹茶为什么唐宋之后就逐渐消失了
1、中国的抹茶为什么在唐朝以后逐渐消失?
2、抹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属于奢侈品,抹茶不仅工序繁杂、浪费时间之外其口感也不佳。
3、所以后来有了更先进的制作工艺,使得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喝茶。
4、比如紧压茶,撬开泡水就能喝,保质期还很长,所以连蒙古、西藏地区的牧民都喝得起。
5、比如浙江人的龙井,福建人的铁观音,湖南湖北喝的毛尖,不管工艺如何,都是拿开水一泡就能喝。
6、到了明朝时期,茶叶的工艺已经能够在保障便捷的同时,更大限度的保持茶叶的本味、香气、口感,而且在不伤害茶叶形体的同时,确保茶叶的营养价值。
三、哪个朝代饮用茶叶主要是散茶
1、明朝时期饮用茶叶主要是散茶,其实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有了散茶,只不过工艺还没有完善。茶可以简单地分为压制茶和散茶,散茶就是散开的一片一片的茶,散茶的流行与朱元璋相关,据说朱元璋为了节省劳动力,下令直接进贡散茶,这才让散茶开始流行起来。
2、明朝时期饮用的茶叶主要是散茶。其实早在唐宋时期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了散茶,只不过散茶的工艺还不够完善,到元朝的时候,工艺才逐渐完善,但是散茶还没有普及,而到了明朝,散茶才开始普及。
3、茶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压制茶和散茶,散茶就是没有压制的,一片一片的茶叶,因为没有经过压制的过程,散茶一般比较蓬松,而且它的叶子也比较完整,有些散茶被称之为乔木茶或者野生茶。
4、散茶的普及与朱元璋相关,以前各个地区进贡的茶都是压成团的,而朱元璋认为,这种做法劳民伤财,所以就下令停止压制,直接进贡散茶,这种做法也让民间喝散茶成为了一种风尚,散茶才得以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