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叶该怎么泡好喝
1、茶的冲泡关系到:一、泡茶用水;二、器皿;三、泡茶三要素。
2、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之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之选择。
3、(2)活而清鲜古书{茶录}中记载”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
4、(3)储水要得法;容器要洁净,忌晒阳光。
5、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其来源以山泉水、溪水、井水等最佳!
6、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7、选择泡茶用水,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汤品质的关系。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软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称为暂时硬水。暂时硬水经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盐,这样硬水变成软水。平时用铝壶烧水,壶底之白色沉淀物,就是碳酸盐。
8、(A)水的硬度会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当PH大於5时,茶汤色泽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就会自动氧化而损失。
9、(B)水的硬度会影响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高,茶汤会变成黑褐色这是茶叶多酚类物质与铁作用的结果。所以泡茶用水以软水、暂时硬水为佳。
10、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还要有好的器皿。冲泡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乌龙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则宜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为理想。品茗绿茶类,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容易使茶叶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上班族常用保温杯泡茶,这种杯只适合泡乌龙茶或红茶不宜泡绿茶。
11、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
12、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13、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
14、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15、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
16、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二、怎么样泡茶,茶才不会发苦
1、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好喝,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或技术不一,泡出来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及艺术性。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还要掌握泡茶技术包括三要素:茶叶用量: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2、水温: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
3、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後,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硷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4、时间: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三、茶叶的问题
1、这次春茶交流以后很多斋友马上就面临着一个储藏的问题了,这里我基于本人粗浅的知识,愚笨的头脑谈一些建议,和大家交流一下,个人意见,希望有高手指教。
2、[SIZE=5]不要和有气味的食品一起存放,封口,不要和会散发水气的食品一起存放。
3、少量茶品只要密封得当,放阴凉避光处,不要受热受潮,一两个月内是不会有非常大的问题的。[/SIZE]
4、茶叶特别是绿茶的储存有四个要点,温度,光线,气味,湿度。
5、茶树在10℃左右开始生长,在10-15℃之间生长就比较迅速了,在气候和湿度条件允许之下当气温在20°C~30°C,茶树生长旺盛。气温大于35°C,则新梢生长缓慢。而到了秋季以后当气温下降至10°C以下,秋梢将停长。这说明温度在10°C以下的时候,茶叶的内部化学变化将基本停止。(周儒化戴群春)来源:《中国气象报》
6、如果气温在10°C左右,春茶可以储存一年左右。这说明茶叶的适宜储藏温度在10°C以下。现在主流的茶叶专用保鲜库的储藏温度在0-8°C。
7、当然大多数斋友是没有条件买保鲜库的,没关系,好处理的,放冰箱,放冰柜。
8、茶树的生长和阳光的照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毕竟茶是植物,需要光合作用。为什么有高山有云雾的地方茶叶品质优良?和高山云雾地区的阳光以漫射光为主有关。茶喜漫射光。引用资料“茶喜弱光又耐阴。在弱光下,茶树鲜叶中合大量叶绿素,它能有效地利用日光中的蓝紫光和紫外线。蓝紫光能促进植物体内蛋白质和含氮物的合成与积累,紫外线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增加。当云雾多时,空气湿度较高,温度适用,柔和的漫射光有利于增加茶叶中含氮和芳香物质。在茶树生长期间,日照百分率若小于45%,茶叶品质较优,若小于40%更甚。因此,茶叶适宜中高山多云雾冷凉山区种植,平原、河谷地带因光照强、遮荫条件差,不宜种植。茶树在长日照下生长较好。”《茶叶栽培》
9、由此大家知道了阳光对茶叶化学成分变化有重要作用,而茶叶储藏的要点就是要尽量避免干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保持新茶的品质不变。
10、绿茶在储藏期间要尽量避开直射阳光,包装上尽量不要使用透明的袋子,用铁罐是最好。
11、茶叶中含有萜烯类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异味能力。茶叶在这方面的功力一点也不比活性炭差,相信经常做家务的朋友会知道家里冰箱有异味了,放一点茶叶进去就可以消除。做一个茶叶包可以消除鞋臭等等等等。。。。反过来大家应该明白让新鲜的春茶远离异味的重要性了。记得几年前在一家茶庄闲聊的时候,老板大吐苦水,说今年赔死了。当然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储藏茶叶的那家冰库在他茶叶旁边放了大量的八角葵、胡椒等香料!我说,X总,恭喜你,你可以卖十三香了!还有去年收到的五老峰极品厂家居然用带有浓重油漆味的破烂密合板做外包装,极品里一股子油漆味!我没舍得丢,有哪位斋友需要的付点邮费送你拉。
12、所以大家一定要选择密封性好的包装,同样铁罐最好,喝茶,马口铁的茶叶罐你总有几个吧,教大家一个最简单易行又最低成本的办法:有锡箔袋就用锡箔袋装好,没有就用干净、无异味的塑料袋子(纸袋子不要用,环保但是吸潮)。用塑料夹子夹紧放到铁罐里,然后用小尺寸透明胶把盖口封一遍放冰箱里。但是你冰箱里如果有什么带鱼啊,臭豆腐啊,你还是放一个阴凉避光的角落算了。
13、另外奉送大家一个生活小经验,新装修的房子里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你到附近的茶叶市场买点便宜的新茶,要到批发市场啊,有几块钱一斤的浙江、福建、广西炒青卖。不能买陈茶,陈茶的效果大打折扣。按照你房间大小,一般20平方左右放1斤,用纱布(注意,一定要纱布)包上个几个半斤装,每个房间放几个,一个月以后就好了。
14、干茶干茶,顾名思义是干的,但是就没有一点水分吗?不是的,一般在7%左右,一点都没有那是干草,呵呵。
15、茶叶对水分的吸附能力也是极强的,而茶叶的干燥程度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所以茶叶的防潮是很重要的。水分是促进茶叶成分化学反应的溶剂,水分越多,茶叶中有益成分扩散移动和相互作用就越显著,茶叶的陈化变质也就越迅速。因此,在贮存过程中,一般控制在6%以内,才能防止茶叶快速氧化。水分含量越低,就越能保存茶叶品质。
16、如何防潮呢,说难也难,说清楚了其实也简单。如果你防异味的时候把密封工作做好了,气味都进不来,水分子可是比气味分子大多了。所以作好气味篇的工作就好。专业茶叶保鲜库的适宜相对湿度是在60%以下(听起来很悬乎吧{:o} 88),其实就是干燥的室内湿度了)。呵呵。
17、当然影响茶叶储藏的因素还有氧气和微生物等等。但一个是操作起来很麻烦,比如说你抽真空或者灌惰性气体,一般人家里怎么做?另外也没有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权重大,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