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长且细是什么茶(像松针一样的茶叶是什么茶)

日期:2024-04-25 19:16:18 作者:

叶片长且细是什么茶(像松针一样的茶叶是什么茶)

一、请问这是什么茶

1、绿茶采取茶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

2、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3、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4、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5、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6、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结匀整,不含碎茶,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7、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8、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条形烘青,全国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马边云雾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汀溪兰香、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9、是用日光进行晒干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10、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11、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12、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13、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态。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二、叶片很小只有米粒般大,略带苦味,是什么茶

根据你的描述,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此茶为小叶苦丁(也叫青山绿水)。

青山绿水茶简介:青山绿水茶也叫“苦丁茶”,主要有两种,一是产于海南、广西的大叶青山绿水茶,二是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的小叶青山绿水茶。该茶是我国南方老百姓长期饮用的一种小苦微甘的清热凉茶。据《本草纲目》记载,其“叶苦、味平、无毒、性寒,煮饮止渴明目,消炎利水”,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消炎的功效。近年来,随着茶学、化学和药学研究的深入,证实青山绿水茶部分成份与茶叶相似,如叶绿素、多酚类、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和少量生物碱等有益成份,能祛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防止脂肪氧化,抗衰老。青山绿水茶中,锌的含量是绿茶的两倍多(锌是上百种酶的活性中心,又为胰岛素成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硒的含量是绿茶的20多倍(硒是大脑神经的重要组成元素,经常补硒可以缓解大脑疲劳)。据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对青山绿水茶天然成份的研究表明,青山绿水茶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黄酮含量为1.37%~2.63%,比绿茶含量0.99%多0.38%~1.74%(黄酮具有维持血管的正常渗透压、减低血管的脆性、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等作用)。青山绿水茶的咖啡碱含量远低于绿茶,长期饮用不上瘾,不兴奋失眠。鲁迅说过:“什么是好茶?小苦微甘即好茶!”

三、叶片很小的茶叶是什么茶

补充: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制作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珍品。广泛流行于世界的保健饮品,起源于中国。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汉人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四、外形像干黄瓜里面一肚子子的是什么茶

外形像干皇冠里面一肚子籽的茶是黄瓜梨花茶

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长10-16(-20)厘米;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长、宽均7-20厘米,两面甚粗糙,被糙硬毛,3-5个角或浅裂,裂片三角形,有齿,有时边缘有缘毛,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弯缺半圆形,宽2-3厘米,深2-2.5厘米,有时基部向后靠合。

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长0.5-1.5厘米,被微柔毛;花萼筒狭钟状或近圆筒状,长8-10毫米,密被白色的长柔毛,花萼裂片钻形,开展,与花萼筒近等长;花冠黄白色,长约2厘米,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雄蕊3,花丝近无,花药长3-4毫米,药隔伸出,长约1毫米。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长1-2厘米;子房纺锤形,粗糙,有小刺状突起。

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0-30(-50)厘米,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有具刺尖的瘤状突起,极稀近于平滑。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长约5-10毫米。花果期夏季。[1]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果实较小,长圆形或近球形,长5-6厘米,径4-5厘米,外面平滑,无瘤状突起。

产中国云南、贵州和广西。常生于海拔700-2000米的山坡、林下、路旁及灌丛中。印度东北部、尼泊尔、缅甸、泰国也有。[1]

根据黄瓜的分布区域及其生态学性状分下列类型:

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5千克,果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群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茎叶较繁茂,耐湿、热,为短日性植物,果实较小,瘤稀,多黑刺。嫩果绿、绿白、黄白色,味淡;熟果黄褐色,有网纹。代表品种有昆明早黄瓜、广州二青、上海杨行、武汉青鱼胆、重庆大白及日本的青长、相模半白等。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长势均中等,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多白刺。熟果黄白色,无网纹。代表品种有山东新泰密刺、北京大刺瓜、唐山秋瓜、北京丝瓜青以及杂交种中农1101、津研1-7号、津杂1号、津杂2号、鲁春32等。

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茎叶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欧美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长达1250px以上。有英国温室黄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多花多果。代表品种有扬州长乳黄瓜等。

温度: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

光照: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已成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饱和点为5.5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多数品种在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水分: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黄瓜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

土壤: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欢pH5.5-7.2之间的土壤,但以 pH值为6.5最好。[2]

声明: 本文由聚茶芫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