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红袍茶叶等级划分标准
大红袍是一种中国名茶,属于岩茶类。其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1.特级:外形整齐、色泽黑亮带金黄,茶汤橙黄透亮,干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回味甘醇。
2.一级:外形整齐、色泽黑亮,茶汤橙黄透亮,干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3.二级:外形整齐、色泽黑亮,茶汤橙黄透亮,干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但不如一级。
4.三级:外形整齐、色泽黑亮,茶汤橙黄透亮,干茶香气浓郁,滋味略淡。
5.四级:外形整齐,色泽稍淡,茶汤略带青黄,干茶香气较弱,滋味轻淡。
二、大红袍的分类
有关于茶叶的问题怎么能没有我们东家呢。
关于武夷山大红袍分等级的这个问题要从3个方面来回答,并不是品质好的,那么等级就一定是高的,需要根据茶叶的香味、开采的时间、还有种植的区域等来看。
众所周知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被誉为“茶中之王”,分等级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茶叶的品质至关重要,品质决定茶叶的口感。大红袍从品质来划分为三类,特级、一级、二级。
特级大红袍:春季采制的大红袍为级别最好的。
一级大红袍:夏季采制的大红袍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虽然茶树新梢生长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很容易老化。
二级大红袍: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的大红袍茶叶显得较为枯老。
茶香可以鉴别茶叶的品质高低,一般有清香型和浓香型两种。
清香型:清鲜,花香中带绿茶的清高鲜爽。滋味甘爽,但略微带点青涩。品种特征明显易鉴别,但岩韵不够突出。
汤水橙黄至黄绿色,较淡。叶底鲜活,赏心悦目,但香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该类型适合于刚接触武夷岩茶的新消费者。
浓香型:其香气浓沉厚重,杯底香(挂杯香)特好。滋味醇厚、甘活,岩韵强而耐泡,但常带杂味(如闷味、陈味等)而欠清纯。
汤色深浓、久泡不易退。叶底无看相,品种特征淡化。茶性更温和、不伤胃。该类型适合于“老茶鬼”。
武夷岩的生长区域也是有分别的,比如说有的生长在风景区内,崖边有几株珍品,要是按场地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岩、半岩和洲茶。
正岩:生长于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其中包括三坑、两窠、两涧以及内外鬼洞。
大红袍母树和三坑两窠两涧都属于特品。
半岩茶:武夷山风景区之外,但仍处于武夷山境内的大面积栽种的大红袍。半岩茶区盛产名枞“肉桂”和“水仙”也出产“水金龟”、“铁罗汉”、“白鸡冠”等名枞。
洲茶:武夷山境外以及周边平原茶园大面积栽种的即为洲茶。主要是上述区域之外的黄壤土茶地及河洲、溪畔冲积土茶地等,范围较广泛。
因为武夷岩茶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所以有一套属于国家标准的分类等级方式。
最新的国家标准GB18745-2006只定义了一种分类标准,即产品标准,武夷岩茶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这五种。
那再来简单介绍一下五种国家标准的大红袍。
先来介绍一下名枞,现今武夷岩茶中有四大名枞,分别为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
其实本来名枞有五大种类的,包括大红袍之前也属于名枞之一,后因大红袍成为单独的品种,使得现在的名枞不包含大红袍了。
肉桂:属乌龙茶类。被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以肉桂树品种的茶树命名的名茶,成茶外形紧结呈青褐色,汤气香味刺鼻。肉桂茶其品质优异,性状稳定。
水仙:闽北乌龙茶中的两个品种之一,水仙是小乔木大叶种,干茶的条索较肉桂来说要粗长。
水仙的香味很特别,有幽柔的兰花香,花粉香,粽叶香,糙米香等,香味悠长,水仙茶最大优点是茶汤滋味醇厚滑爽,质优的陈年的水仙保存好的有着与后发酵茶类似的特点,其爽滑甚至较普洱茶有过之而无不及。
奇种:奇种是武夷岩茶中最早的品种之一,又名采茶,是指武夷山野生茶的混生种,也可以说是原产武夷山野区随意生长的有性群体,我们又称之为野茶。
奇种属于灌木性中叶类的,品种非常杂,杂的原因是不好分类,不像小编之前说的四大明枞都有自己的定位,主要是因为武夷岩茶的历史上还有上百种的茶树品种,但是目前已经无法辨识与分清,或者是品种特征不明显,无法量产培育等等原因,所以直接统称奇种。
三、大红袍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1、特级大红袍,外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带宝色或油润;香气锐、浓长或幽、清远;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叶底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
2、一级大红袍,外形紧结、壮实;色泽稍带宝色或油润;香气浓长或幽、清远;汤色较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叶底较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
3、二级大红袍紧结、较壮实;外形油润、红点明显;香气幽长;汤色金黄清澈、明亮较软亮、较匀齐、红边较显。
4、优质的大红袍的茶叶就有一股浓郁的香味,这是它原料和制作工艺完善的一种体现。这种香味应该是幽雅的,不会有刺鼻的感觉。你细致的闻,如果在茶叶上闻到了烟、焦、酸、馊、霉、闷以及异味的,那么说明这样的茶是劣质茶。
5、茶叶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大红袍的香气馥郁,具幽兰之雅,还兼具特殊的“岩韵”。这种香味是非常的浓郁的,特级大红袍在将杯中叶底全部倒出后,杯中还留有余香。这种香味持久性高,连续冲泡3~4次之后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6、如果在冲泡一次之后,香味就有明显的变化,这样的茶有可能是通过添加香精进行的特级大红袍的仿制品,品质非常低劣。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红袍
四、大红袍的等级如何划分
大红袍划分为三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特级大红袍外形紧结、壮实、稍扭曲、匀整、香味高杨。一级大红袍外形紧结、壮实、香味浓长或幽、汤色较清澈、艳丽、叶底鲜活。二级大红袍外形紧结、色泽油润、醇厚,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较软亮、红边较显。
特级大红袍是采摘春季的大红袍茶树加工而成的,品质是全年最高的。春茶无病虫害,气候比较低,不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所以品质好,很多顶级名茶都产自于春茶前期;
外形:紧结、壮实、稍扭曲、匀整;色泽带宝色或油润。
香气:香味高杨,浓长、幽远清香。
滋味:岩韵明显、醇厚,回味甘爽,杯底有香气。
汤色: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
叶底:软亮匀齐,红边,带朱砂色。
一级大红袍是采用夏季的大红袍茶树鲜叶制作的,因夏季气温升高,新捎生长迅速,很容易老化,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含量明显减少,所以导致夏茶滋味没有春茶的那般鲜爽,香气也不入春茶浓烈;夏季茶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比较多,所以滋味方面比较苦涩一些,品质稍微逊色于特级大红袍。
外形:紧结、壮实、较匀整,色泽稍带宝色或油润。
汤色:较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
滋味:岩韵显,回甘快,杯底于余香。
叶底:较软亮匀齐,红边,带朱砂色。
二级大红袍采摘于秋季大红袍茶树鲜叶加工制作,因为秋季气候比较温和,但降雨量不足,所以采摘制作的大红袍品质方面比较枯老;特别是茶树经过了春夏两季的采摘后,身体内的营养不足,所以秋茶的内质含量相对比较低的,因为这样的茶叶滋味比较淡薄,香气也不高,叶色比较黄。
外形:紧结、较壮实、较匀整;色泽油润、红点明显。
香气:幽长;滋味岩韵显、醇厚、回甘快、杯底有余香。
叶底:较软亮、较匀齐、红边较显。
大红袍,按照区域可分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
是指生长在武夷山境内,其中包括了有三坑、两窠、两涧以及内外鬼洞等。
生长在九龙窠陡峭绝壁上的大红袍母树。由于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大红袍母茶共有六株,其中四株为奇丹,两株为北斗。这6株大红袍母树非常的珍贵,在2006年5月起,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停采、留养母树大红袍,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故大红袍母树茶叶已成绝品。
三坑指慧苑坑、牛栏坑(牛栏坑盛产肉桂俗称“牛肉”)、大坑口,两窠指九龙窠(大红袍母树所在地)以及竹窠,两涧指流香涧和浯源涧,武夷山风景区内的精品正岩大红袍冲泡10道之后仍有余香,汤汁醇厚回甘,香气高雅,是不可多得的乌龙精品,是武夷岩茶的扛鼎茶品。
指的是武夷山风景区外的,但依然属于是武夷山境内的大面积栽培的大红袍;而半岩茶,主要品种是肉桂、水仙、水金鬼、铁罗汉、白鸡冠等。这几类都属于是武夷名枞,精心烘制,品质优越;目前市场上的很多拼配而成的大红袍,都属于是这类半岩茶。
指的是武夷山境外,还有周边大面积种植栽培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