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叶中有像炭一样的是什么
1、准确说应该是“炭焙茶”,那个碳是指碳元素。
2、我国传统的乌龙茶经过毛茶去梗去片之后,还要经过木炭烘焙,使得茶叶含水量低,滋味香气转化,更耐存放,更加温醇。
3、炭焙的方式是茶叶放竹制焙笼中,轻轻放到已烧得通亮并覆灰的炭炉上进行烘焙,适时进行翻拌,这样做出来的茶就称炭焙茶。
4、炭焙茶具有:香幽味醇,耐冲泡,耐存放,不伤胃等特点。
5、近两年渐渐流行炭焙茶也正是源自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另外还需注意,一般只有乌龙茶类(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丛以及台湾乌龙)才进行炭焙。
二、炒茶与焙茶有什么具体区别
1、茶叶制作过程中,首先遭遇到的第一把火是「杀青」。杀青就是用高温把叶细胞杀死,停止发酵。绿茶类不发酵,所以茶青采下后赶快杀青;半发酵、全发酵茶则待其发酵到所需的程度,再施以杀青。不论「炒青」或「蒸青」,我们都说它是制茶的第一把火。
2、第二把火是茶制成后,将水分蒸发掉的「干燥」。传统用炭火烤干,现代用热风吹干,热风来自瓦斯、汽油或电力。杀青只是将叶子炒熟、蒸熟或烫熟,接下来的「揉捻」还会把叶子揉出很多汁来,成形后必须「干燥」,否则湿湿的怎么保存?怎么固定质量?
3、茶叶制成之后,如果想让它喝来有股熟香、温暖的感觉,可以用火来烘焙,有如烤面包一般。面包可以烤得浅浅的,也可以烤得熟一点、硬一点,吃来各有不同的风味。焙茶可以用木炭焙、也可以用电烤箱来焙。绿茶求其茶叶天然的新鲜味,重发酵茶如白毫乌龙、红茶求其萎凋发酵形成的特殊风味,通常不加「焙火」,唯独轻、中发酵的叶茶类,如(清茶)冻顶、铁观音、水仙才是这第三把火施展的范围。
4、精制过程中,为补干燥度不足得「覆火」,我们将之列为「干燥」的范围。焙火茶陈放后,若受潮了,可以拿来「补火」,这并入「焙火」之列。杀青是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干燥度不足用「覆火」加强,焙火后受潮,若只想再改变茶叶的质量特性,则再施以「焙火」。这当中有相互影响的地方,但目的不一样,施「火」(即温度)的方式、程度也不一样。
5、焙茶又称制茶(炒茶)即用温火烘茶,古代制茶技术。焙茶是为了再次清除茶叶中的水分,以便更好地保藏贮存。这是古人采用寓贮于焙、既贮又培的科学制茶方法。焙茶是蒸青绿茶经烘焙而成,是日本茶的代表之一,口感独特,火香浓郁,而且具有去油腻的效果,是日本人饭后必饮的茶。来源:山国饮艺茗茶
三、手工制茶的步骤是什么
手工浪菁,促进茶叶中的水分散失,并促进发酵。整个制程下来大约要四至六次,最后一次时时间要拉长,因为水分散失得差不多,要让它发酵了大约20、40分钟。茶要时常动,才会保持活性。而茶叶摘下来十几个小时,叶身还很柔软的很有活性。
手工炒菁,以前的都需烧柴火,用竹片做成炒刀,这个温度很高很高,大约二百多度,不然茶菁是炒不熟的。一次的量大约是五至八斤左右。大约要15分钟左右才会杀菁完全,中止发酵。炒不熟的茶,通常水色比较红一些,而且茶泡起的茶汤有的混浊感。
杀菁完全后,需用力踩、蹂、踏,等的让茶汁附在表面上。用手炒,用脚踩的茶比较香,因为人工的关系,所以没办法揉得很紧结,而茶如果不要那么紧结的话,香气会更清扬的没错。
手工揉茶,以前的布球都很小,大约只有三至四斤左右,而现在动则十来斤不一样。这个就是尽量将布绞紧,以利茶叶成型。
因为在杀青过后茶叶中的含水量明显提高,如果马上进行揉捻,茶叶中的茶汁很容易被挤出,让成茶失去应有的色泽,使其变成暗黑色。杀青过后,要等茶叶中含水率降至40%左右时,再开始揉捻。这样茶汁才不会外溢,才能制作出成色好的绿茶。
2、茶叶烘焙忌用炭火加笼烘形式。
这种传统的烘焙方式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适用,但它烤出的茶叶常常带有木炭味的异味。如今制茶最好使用烘干机烘茶,烘干机不带异味能够有利于制出色香味较好的绿茶,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
低温长烤制出的茶叶色泽暗、汤色黄、香味钝熟,只能够制出下品茶。不过也有例外,黄茶就适合用低温长烤。在制作绿茶过程中尤其是优质绿茶,干燥时间不宜过长,需要用旺火快烤,这样能够去除茶中的青草气,增加茶香。
4、茶叶干燥不足是大忌,正常情况下干茶含水率在5%左右。
如果茶叶没有达到足干,在存放过程中就会逐渐出现问题,茶叶的品质会随之下降,最终会导致茶叶价值下降。我们在市面购买茶叶时注意手捻茶叶呈粉末状时为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