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如何提毫(怎么取茶叶)

日期:2024-03-24 00:26:52 作者:

茶叶如何提毫(怎么取茶叶)

一、茶叶白化度是什么意思

掌握泡茶的温度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茶汤的口感亦不相同,冲泡每种茶叶的温度要求也有所不同.一泡好茶让人喝起来通体舒畅,回味无穷;但若使用过冷或太热的水冲

1.储存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1)水分:茶叶陈化变质的原因是受潮,应用密闭性能较好的铁皮罐进行储存.(2)温度:茶叶中的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等物质,会随着

如果是去陈味温度在100度左右.如果你是新茶提香,温度在70度到80度左右

茶叶提香机的温度与时间是没有标准的,主要是你想达到什么效果.但温度一般控制在75度到130度之间,时间方面以每隔一段时间冲泡一次,达到满意为止.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江苏金坛雀舌在1985年中国农牧渔业部和茶叶学会联合召开全国名茶展评会,获全国优质茶奖.雀舌是绿茶.上面毛茸茸的白色物是茶毫.茶毫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作为茶叶嫩度一个重要指标.

茶毫,也叫茶毛.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所以这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作为茶叶嫩度一个重要指标.

温度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快茶叶的自动氧化,温度愈高,变质愈快.茶叶一般适宜低温冷藏,这样可降低茶叶中各种成分氧化过程.一般以10度左右贮存效果较好,如降低到0度至5度,则贮存更好.

绿茶水温一般70-80摄氏度左右,乌龙茶要100度,其他茶类70-100之间就行了.因为绿茶温度太高会使茶叶变黄,影响色泽.而乌龙茶主要是闻其香味,品其滋味.要保持高温使其香气散发出来.

二、茶叶是如何采摘和制作的

1、鲜叶的采摘用于做高档名优茶的鲜叶要求采摘清明前的嫩芽为主,采摘时注意“三不采”,即不采雨水叶、红紫叶、虫伤叶。

2、摊青新茶采摘回来后,需将其摊开放在篾晒垫上,中途均匀翻动3到4次。要自然萎凋6到8个小时,使茶叶的香气慢慢的散发出来。

3、杀青摊青之后就是杀青,这是关键一环。绿茶的形状、香味,都与杀青紧密相关。具体操作是将茶叶倒进锅内,随即用双手翻炒,使茶叶均匀受热,水分快速蒸发。“手工操作时要求适温、适度、适量,温度适当先高后低,切忌温度过高或过低。如原料以嫩芽为主,锅温温度控制在110℃-120℃,每锅投叶量300-400克。”

4、散热、揉捻茶叶出锅后,放在篾盘上,及时清风散热。同时,用双手在篾盘上反复揉捻,使叶细胞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内含物质渗出,为成品茶香味发挥打下基础。

5、干燥、造形手工传统绿茶制作一般没有单独的造形工序,而是把造形与干燥结合起来,其关键是随着茶叶含水量的下降,根据不同的外形要求在锅中把握好火候,采用不同的手式,掌握力度,在逐步干燥中造形时又在逐步形成中干燥。这一过程费时费力最多,但极为重要,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

6、提毫当茶叶达到八成干时,也就是手握茶叶有明显刺手感时,可以开始提毫,即灵活地运用双手,使芽条相互摩擦。过早提毫难以奏效,过迟会把白毫搓掉造成茶叶短碎。只要手势与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经过3到5分钟,就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7、足火其主要的目的是去除芽叶多余的水分,达到足干(含水量6%左右)以利于贮藏,同时去水塑造外形,在干燥过程中借热化学作用发展香气。先将木炭充分燃烧后,再将茶叶均放在焙笼上,翻动4到6次,直到茶叶充分干燥。

8、装袋入库前面工序完成后,最后就是将茶叶下焙笼、摊凉、装袋入库。

茶叶的采择,分春茶、夏茶和秋茶。采茶十分讲究时节。春茶一般在抽出一芽四叶或一芽五叶时采制。夏茶待抽出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时采制。秋茶在抽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时采收。

春茶最好,在清明前采(阳历4日5日),又称明前茶,这时茶树没生虫,这茶可算得上“绿色”食物了。清明后,虫生长,我国大多数茶农就打农药,下面你可想像了…

绿茶:制作时不经由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为以锅炒而成的炒菁绿茶,比方龙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温蒸汽蒸煮的蒸菁绿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气浓、后者有新鲜新绿感。

黄茶:制作方式近似绿茶,但过程中经由闷黄,使茶叶与茶汤的颜色呈黄的微发酵的茶,发酵度约10~20%,滋味清香甘甜,如君山银针、蒙顶黄牙等都是着名的茶款。

白茶:把叶片采摘下来后只经由稍微的、约10~30%程度的发酵、不经由任何炒菁或揉捻动作,便直接晒干或烘干的轻发酵茶。带有细致的茸毛,滋味平淡爽滑,非常独特。特产于中国福建一带,如白毫银针、寿眉牡丹等都是着名的茶款。

青茶:又称乌龙茶。发酵度约为20~60%,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滋味变化多端,兼容绿茶的清绿新爽与红茶的醇厚甘美,常带有如花香、果香、谷香等多元丰硕的香气,是台湾最着名的茶类。着名茶款除乌龙外还有包种、铁观音、水仙、武夷茶。

红茶:发酵度达80~90%的全发酵茶。制作过程不经杀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然后进行完整发酵,使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为茶红素,因而形成红茶所特有暗红色茶叶、红色茶汤。(然必需留意的是,在英文中,红茶并不称「红」茶,而称black tea)

黑茶:属后发酵茶。制造上是在杀菁、揉捻、晒干后,再经由堆积压放的过程(称为「渥堆」),使之产生再次发酵,故而茶叶与茶汤颜色更深、滋味也更浓烈厚实。如普洱茶、湖南黑茶等都是知名茶款。

三、茶叶长白毛了还能喝吗

茶叶长白毛分有两种情况,一是茶叶自身的茶毫(白毛),茶毫分布于干茶表面,色泽白中带黄,茶香自然,此种情况茶叶是可以喝的,且并无影响;第二种是菌毛(白毛),是茶叶存放不当,吸收水汽、异味等导致发霉,从而造成茶叶变质,表面长出白毛,此种情况的茶叶不能喝。

茶毫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一般分布在茶树顶部,比较幼嫩的芽叶上。茸毛多少是鲜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

但茸毛的多少和品种、季节、生态环境有关。在同一梢上,茸毛的分布以芽上最多,且密而长,其次为幼叶,再次为嫩叶;随着叶片成熟,茸毛渐稀短而逐渐脱落,一般至第四叶叶片上虽留有痕迹,但已无茸毛可见。

茶毫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一般情况下,茶毫都是来源于茶树嫩梢。茶毫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

茶毫以芽最密,并随着叶片成熟而自行脱落,茶毫密度第1叶>第2叶>第3叶,且差异极显著。

春季气温回升,茶芽萌动,茸毛逐渐生长,至茶芽膨大时,茸毛已长到一定的长度,这时叶片尚未开展,茸毛密度大。

因此,很多名优茶采摘时以茶芽、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并在制作过程中有提毫工序,以充分发挥茶毫的特性。

菌毛也就是“发霉”,是由于保存条件等不适,干茶经常存放在一个潮湿、高温、闷热的环境,茶叶的质地就会变软,从而滋生细菌,也就是发霉,后导致茶叶表面长毛。

(1)初期症状:茶叶整体发软,香气下降,未见明显霉症,闻起来无明显霉味。此时采取相应措施补救,茶叶会损失些香气和清爽感,但于品质无大碍。

(2)中度症状:茶叶整体有些软塌,表层发灰发黑,长出些许白色霜点,闻起来有很隐约霉味,扒开内部无明显霉症。此时抢救已是拔箭出血,泡出的茶叶会损失清爽感,茶汤香气也有损,汤色会有些昏暗。

普洱茶(熟)中期霉症:表层有些许白色霜点,无明显霉味。

(3)晚期症状:茶体本身霉变发粘,茶色深黑,条索界面不明,茶叶上长出一些绿色、黄色的毛状物,扒开茶叶内部有白色或黑色霉变症状,霉味严重。此时,已是回天无力了。

所以如果一饼茶已经到了霉症晚期,也只能是忍痛弃之了。这里,且也只能说说如何抢救那些有轻微长霉症状的普洱茶。

茶毫一般分布在茶叶干茶的表面,在制作的过程中会脱落一部分,集结在一起形成团状,茶毫颜色一般是白中带黄。而发霉导致的茶毫则是以黑色斑点,绿毛为主,丝状成片分布的。

发霉的茶叶会有一股霉味夹杂着较重的陈味,而正常新鲜茶叶会有淡淡茶香、比较清新。

干茶是经茶嫩叶加工的成品,都经过严格的干燥工序的,如果出现发霉变质,大多是受潮引起的,用手捏一些干茶,会发现手感是软软的,严重的会有腐化了的感觉。

看茶汤冲泡之后茶汤颜色较深、呈暗黄、且有异味、较浑浊、芳香不显等特征,并且喝起来,有种“叮喉、麻、挂喉”的感觉,有这些情况就证明茶叶是发霉了。

声明: 本文由聚茶芫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