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茶叶茶梗比较多
什么茶叶茶梗比较多,经常喝茶的朋友们对于茶叶里面的茶梗都是非常敏感的,一尝就能尝出来,不同茶叶的特色其实也是不一样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什么茶叶茶梗比较多。
什么茶叶茶梗比较多1我们一般所认为的茶梗多的茶叶就是铁观音茶了,铁观音茶拥有高调持久的茶香味道,加上耐泡的特点以及茶汤色泽的浓郁清澈,这些特质有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铁观音中的茶梗较多的原因,茶梗作为养分输送的纽带,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以及芳香物质都是挺多的,反而茶梗多的铁观音茶比大家所想象的还要有好处和效果的。
茶梗,是指茶叶的叶梗,也有人称茶枝、茶茎。所谓的“茶梗”,特指从成品茶上拣下的叶梗,最常见的是铁观音茶梗。一直以来,人们没有饮用茶梗的习惯。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转移到叶芽中,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尽管茶梗营养成分有限,但如今也有品茶人开始享用茶梗。
茶梗在茶叶中很常见
乌龙茶要制成其特殊高扬的香气,采摘的原料必须足够成熟,一般采摘一芽三四叶,并带有茶梗。制作的过程中,茶梗中的部分有效物质通过维管束运输到叶片中,摇青时形成的红梗红边,是乌龙茶香气产生的必要条件。
黑茶的国家标准是明确规定了含梗量的,例如要求茯砖茶含梗量不超过10-20%的比例。足够的茶梗能增加黑茶的甜醇味,还能在压制时形成空隙,避免压制太紧而影响透气性,茶梗的存在利于金花的形成。
白茶中的寿眉,也正是因为原料相对粗老且含有茶梗,品质特征与白毫银针/白牡丹截然不同。如果散茶压成饼,茶梗也利于后期的转化,形成的老白茶特有的香气和甜度。
因此,带有茶叶梗并是不劣质茶的表现,适当的茶梗反而能提升茶叶品质,但也不是说茶梗越多越好。我们不必对茶梗“梗梗于怀”,正确的看待就好了。
什么茶叶茶梗比较多2普洱茶比其它茶类耐泡,很多人归功于它的原料选用的是云南大叶种茶,这当然有道理。但往往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茶梗!
普洱茶多叶长梗的合理性
对其它茶类尤其是以级别论高低的绿茶类而言,茶梗是一个令人憎恶的存在,于普洱茶来说,却是一个自然又合理的配置。
因为普洱茶原料鲜叶的特殊性,除了它那天赋异禀的“大叶种”身份,还有一个就是它采摘的持嫩度偏高,举例说就是其它茶类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菁为傲,普洱茶却可以采一芽三叶甚至一芽四叶,以大叶多叶为荣。容易忽视的是:除了叶子多了,梗也长了!
叶多梗长也许是采茶的茶农刻意为之,偏老的叶片和木质化的长梗也混入鲜叶堆中,这当然是不合理的行为,只要稍有经验的茶客即可判断,在晒青毛茶阶段即可通过大量的`黄的片和干瘪的茶梗判断出来这是次品。
甚至压成饼之后观察一下饼面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这种茶即使是冰岛古树,价格上也会大打折扣,估计也没谁傻到拿那么精贵的原料这样折腾!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普洱茶原料鲜叶较高的持嫩度保证了它多叶长梗的合理性,这其中尤其以勐库和易武茶区的茶菁最为典型,当然前提是那些叶子和梗必须有一定的嫩度!
这就是普洱茶不以原料级别论高低的主要原因,还有一层原因是那些偏老的叶子(尚未形成黄的片)和长梗,在普洱茶压制成紧压形状之后,对促进其后期的转化功不可没。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普洱茶的耐泡性与茶梗的关系。
论普洱茶的耐泡性与茶梗的关系
传统认为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其实我以为,变化还是蛮大的!不然,为何有个名词叫“层次感”。我们在冲泡普洱茶的时候,通常都有这样的规律:从开始道次的香→鲜爽→淡→苦涩→浓强→生津→尾水的甜→回甘,几乎每一泡都让人有不同感觉的体验,某些道次可能不那么让人愉悦,但总体给人有变化多端的极为丰富的味觉和嗅觉的享受,这也许就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普洱茶之所以耐泡,并不是说连冲很多泡都有相同的滋味口感,而是每一泡都有不同的滋味呈现,从洗茶水到尾水,尽管有的浓有的淡,但它总有“味”值得让你一直冲泡下去。
看看禅茶专家们“无味之味”的解释和茶艺流程中的最后一道”品味历史“,尽管有些虚无,但您不可否认,它总有些东西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回味。
如果我们客观的分析,茶叶的耐泡性是基于其内含物质,叶、芽和梗做比较,茶梗里面的内涵物质其实是最少的,但别忘了,茶叶投入水中时,它还有个析出速度的问题:
那些氨基酸、多酚类、咖啡碱一个个争先恐后依次析出,当这些主角所呈现的香、苦、涩、生津等在每一道次中表演结束之后,茶梗里的内含物悉数登场,源源不断地发挥余热,呈现出另一种不一般的风味,接过前面兄弟姐妹们的舞台表演的接力棒,续写着普洱茶长泡不败的神话!
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此外茶梗中茶多糖的含量也是首屈一指,让一泡一泡本已成为鸡肋的尾水再泛光华。
什么茶叶茶梗比较多3黑茶里面的茶梗为什么那么多
你在泡黑茶时,会不会有“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茶梗”的疑惑?有时你是不是还会把粗大一点的梗拿出来丢掉?其实茶梗并不是混进茶叶里的杂物,相反茶梗存在的价值非常高。
采摘标准
湖南黑茶的采摘标准中,都是需要较为成熟的鲜叶,所以在这三类茶里,我们茶梗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现象。
口感需要
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含有较高的糖分,所以在拼配黑茶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放入茶梗。比如3kg的茯砖,就拼配了一定的大叶茶梗,以求它独特的口感。
压制需要
茶梗对于压制来说,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黑砖茶。黑砖茶在加工储存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以及氧气条件才能进行发酵。一定量的茶梗,能增加砖身内空隙,保证氧气充足,有利于品质的形成。此外,一定的含梗量更有利于砖内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砖身的结构力和强度。
还有茯砖茶,含梗量太低则会因为砖身过紧影响透气,不利于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和繁殖,因为金花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国家对于黑茶的含梗量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要求茯砖茶的含梗量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之间。
营养价值
茶梗其实也是极富营养的。根据茶学专家的研究,采摘的嫩茎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茶氨酸)、蛋白质,其含量远大于茶叶中的含量。另外陈放多年的茶梗,跟茶叶一样转化成许多人体可吸收的营养,比如茶多糖等。当你冲泡有年份的茶梗时,你会发现茶汤滋味很甜爽,伴着浓郁陈香。
所以,下次遇到茶梗,请不要再把茶梗丢掉了,要知道,在某些茶里,好茶是必须要“有梗”的。
白茶的主要品种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
白毫银针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因其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
白茶-白牡丹
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也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寿眉采自菜茶品种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制成的白茶叶片大而疏松,也叫贡眉。
君山银针茶叶是整个一条枝。
君山银针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
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君山又名洞庭山,为湖南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中岛屿。
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三月至九月间的相对湿度约为80%,气候非常湿润。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
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
工艺
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都有严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的首轮嫩芽。制作这种茶,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个小时。